中药究竟有没有毒性?长期服用中药会不会中毒?这是一些患者心中常见的疑问和顾虑。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辨证地来看待。
      “是药三分毒”,中药本身就是通过其“偏”性来治病的。所谓“偏”性,就是像补阳、滋阴、祛湿等等这些功效,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分别用来调理阳虚、阴虚、湿浊的体质,如果运用不当,比如补阳的药物用在正常人或阴虚体质人的身上,那就会表现出毒性来,也即出现了副作用。这个道理和西药其实是一样的,如果降血压的药物用在了低血压的人身上,那肯定导致很大的副作用。
        但是相对来说,中药都还是比较安全的。一方面,中医中药的运用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成千上万的病例已证实,中医药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很少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理论及实践均证实,中药的副作用都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只要正确使用则完全可以避免。比如,现在报道最多的马兜铃酸类中药广防己、关木通、朱砂等,大量使用会导致肾小管及间质的损害,引起肾功能损伤。但事实上,其副作用是有量效关系的,只要在一定的剂量内使用,一般都会比较安全。
        中药的安全性还体现在它的配伍上,中医师开具的处方当中,所有的中药是按照“君臣佐使”的规则来搭配的,其中的“佐药”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佐制,即用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因此,即使单味中药具有某种副作用的话,通过处方的配伍,也可以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除。
理解了中药的“副作用”后,我们再来看看,应该怎样来正确使用中药呢?
         一、注意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也是中药运用的基本原则,只有辨证论治后才能根据“君臣佐使”原则正确地开具处方用药,发挥其治疗作用,避免副作用。因此开具中药处方时一定要由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诊治开药,不可拿其他人的所谓“验方”或网络上摘抄的“妙方”来服用。因为适合他人体质的中药对于自己,有时就真的成了“毒药”。
        二、不可过量服用
        中药讲究“中病即止”,也就是药物一旦起效,疾病痊愈,就要停药,不然就可能表现出副作用来,而且如果不恰当的中药长期服用,其副作用得到累加,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服用中药一定要遵循医嘱,痊愈了便不再吃药;如果吃完药后还需继续治疗,也不可贪图方便,自行到药房继续抓药,连续服药,而要请中医师重新调方,才能有效避免副作用。
三、注意煎煮方法
        有些有一定毒性的中药,经过合理的煎煮处理,是可以消除或减少毒性的,比如生附子,需要先煎,煮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减少其温毒之性。因此中药煎煮时,也一定不能马虎,要谨嘱医生和中药师的医嘱,认真处理。
        总之,如古文所说:“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不论西药还是中药,这种“毒”性正是它的治疗原理所在,运用得当,便能治病,运用不当,其“毒性”便成了副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在正规医院中医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才能最大极致地发挥中药的治疗效果,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